闪愈网

《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 30种按摩手法(11-15)

第十一节 叩法

吉庆有余

《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 30种按摩手法(11-15)  叩法的手法操作、施术要领和作用详见本书第四章第十三节。现介绍手法应用。
  1.体位 坐位或俯卧位。
  2.操作 术者双手五指并拢,屈曲成空拳以腕关节的一起一落带动双拳交替着力叩打肩背及项后夹脊部位,反复叩击数遍(如图12?53)。
  3.要领
  (1)术时用力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2)手法要轻巧,富有弹性和节奏,叩击有声如庆贺丰收,故称“吉庆有余”。
  4.作用 舒筋活血,开导放松,调和气血,宣通肺气,解除疲劳。

第十二节 击法

指尖击法

  击法的手法操作、施术要领和作用详见本书第四章第十四节。现介绍手法应用。
  1.体位 坐位。
  2.操作 十指分开,微屈曲成爪状。以指尖叩击前额及头部,反复操作数遍。
  3.要领
  (1)动作要灵活、轻巧自如。着力要均匀而有节奏,力度依胖瘦而不同。
  (2)术时以指尖着力,不宜以指腹着力,,要将指甲剪短修圆,避免损伤皮肤。
  4.作用 轻手法时起镇静安神,抑制神经的作用;重力快速手法时则兴奋神经,清脑益智。

第十三节 啄法

密拿拍打风市上、下法

《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 30种按摩手法(11-15)  啄法的手法操作、旋术要领和作用详见本书第四章第十五节。现介绍手法应用。 
  1.体位 卧位。
  2.操作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三指(或五指)端在股外侧,以风市穴为中心进行快速凑合。一松一紧,一张一合,一起一落地反复啄拿数遍。后以手指并拢,伸直,拍打密拿过的风市穴上、下,反复操作数遍(如图12?54)。
  3.要领
  (1)密拿时速率较快,以皮肤有印痕,局部有微温热感为度。
  (2)手法用力要均匀,以风市为中心。
  (3)拍打时持续到局部灼热、潮红为度。
  (4)避免掐、抠动作,以防损伤皮肤。
  4.作用 祛风散邪,疏通闭塞,温通经络,止痛祛痒,引邪出经。

第十四节 抹法

一、手法操作

  定义:以单手或双手掌心或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左右或上下往返移动的方法,称抹法。
  抹法的动作与推法相似,可谓是直推、旋推、分推、合推的综合动作。推法是单方向的移动。而抹法则可根据不同施术部位做单方向或任意往返方向移动。抹法着力也较推法为重。 
  1.掌抹法 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一手或两手掌心大鱼际和小鱼际部贴于施术部位,着力做轻而不浮、重而不滞、轻巧灵活的往返移动或移抹。多双手对称施术,用于额、颈、胸、肋等处。
  2.拇指抹法 受术者坐位。术者以两手四指扶其头部,以拇指自印堂穴交替向上抹到神庭穴,往返数次。随后向左右沿前额抹到太阳穴。并在太阳穴作运转活动数次,仍向中间合拢。如此往返数次。再分别沿眼眶周围反复抹动。然后沿颧骨下缘抹到两耳前的听宫穴,再作数次往返,最后仍还原回到印堂。以上动作连续不断,一气呵成。

  二、要 领

  手法动作要连续不断,缓和,灵活。轻而不浮,重而不滞,防止抹破皮肤。
  

  三、作 用

  抹法所施部位和穴位不同,其作用亦不同:抹印堂、前额、膀晓经(项部)均有疏风解表,活血通络之功;而抹印堂和前额还有平肝降火,开窍醒脑之功;抹眼眶则能明目醒脑,宁心安神;抹人迎则能平肝降压;抹胸部宽胸理气;抹法在手部应用则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四、手法应用

  抹桥弓法
  1.体位 坐位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
  2.操作 术者以左手扶前额,使其头稍向左上斜偏。再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沿胸锁乳突肌自上向下推抹30次。左右分别进行。
  3.要领 手法宜慢,轻柔。不能两侧同时施术。术时有酸胀感。
  4.作用 降低血压,减慢心率。
  5.注意 低血压及心动过缓者忌用此法。

第十五节 捏法

手法操作

《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 30种按摩手法(11-15)  定义:以拇指与余指对合着力于施术部位,反复交替捏拿的手法,称捏法。
  1.体位 坐位或者卧位。 
  2.操作 术者的拇指与四指的指腹对合力交替、反复、持续、均匀地捏拿皮肉肌筋。使局部在指的不断对合转动下捏起,再以手的自然转动,使皮肉肌筋自指腹间滑脱出来,如此反复交替进行,循序移动(如图12?55)。
  3.要领 术中要用力均匀,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灵活自如,按其经络、穴位捏而拿之,不可呆滞,注意保护皮肤。移动应顺着肌肉外形轮廓循序进行。
  4.作用 疏通经络《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 30种按摩手法(11-15),行气活血。 
  5.手法应用
  (1)捏颈肌法
  1)体位 坐位或俯卧位。
  2)操作 术者两手并置于风池穴处,拇指在颈肌外侧,余指在颈肌内侧,将一倾:颈肌微向上拿起,自上向下捏拿到肩中俞反复数次,左右分别进行(如图12?56)。
  3)要领捏拿移动宜缓慢,用力均匀,以皮肤微红为度。术时肌肉有拉扯感及酸、胀感。术后头脑清爽,颈项灵活。
  4)作用 调和气血,解痉止痛。
  (2)捏脊法
  1)体位 俯卧位。
  2)操作 术者两《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 30种按摩手法(11-15)拇指桡侧面置尾骶部皮肤,食、中指前按与拇指相对用力捏起皮肤,随捏随提,双手分别捻动向前推移到大椎穴处,进行捏拿推捻提放按揉脊柱及两侧肌肤,连续操作5~6遍。另一种手法是拇指在前,食指屈曲在后进行上述捏拿推捻提放按揉等手法动作(如图12?57)。
  3)要领 以指面挤捏肌肤,不能用指端,否则易疼痛。捏拿肌肤用力要均匀适当。捏拿多则不易前推,少则易滑脱且疼痛。重则欠灵活,轻则不得气。每捏拿三次提拿一次。操作时,腕部放 松,动作要协调灵活、连贯。
  4)作用 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正阴阳,通经《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 30种按摩手法(11-15)活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
  (3)捏上臂法
  1)体位 仰卧位,上肢外展。
  2)操作 术者以一手拇指置上臂外侧,余四指置臂内侧青灵穴处着力捏压,反复操作1~2分钟(如图12?58)。
  再以拇指置上臂外侧,其余四指置极泉穴下方,自上向下沿肱骨内缘逐步下移经青灵到少海穴止进行捏压2~3分钟。

  3)要领、
  ①捏压下移时应缓慢而有力。
  ②沿经穴位捏压时应有麻木和温热感。术后上肢轻松而有力。
  4)作用 疏调经脉,理气宽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