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部分与产地] 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属多年生草本。生于河岸草地、荒地、路边、田边及草坡等处。7~10月份开花时采收,晒干作药用。主产于湖北、江苏、广西、贵州、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福建、河北、四川等地亦产。 [成分] 全草含马鞭草苷、鞣质、挥发油。根和茎中含水苏糖。叶中含腺苷和p—胡萝卜素。另发现植物含强心苷。
[药理]
1.消炎止痛作用 水及醇提取物对滴人家兔结膜囊内的芥子油引起的炎症有消炎作用。水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家兔齿髓电刺激法),在给药后1小时开始,3小时后消失。 2.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水煎剂在31mg/ml浓度时,能杀死钩端螺旋体。
3.止血作用 从干燥全草中提取的马鞭草宁(一种苷)有促进家兔血液凝固的作用。
4.其他作用 所含马鞭草苷与马鞭草宁在化学及药理性质方面均很相似,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拟副交感作用。 [传统应用] 性味归经:苦,凉,人肝、脾经。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主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瘴瘕牙疳、痈肿疮毒等。
[临床新用途]
1.治疗疟疾 有人用单味马鞭草治疗本病36例。方法:取新鲜马鞭草60~150g(干品减半),加水浓煎成300ml左右,于发作前4小时、2小时各服1次;连服2~4日,并每次用干品全草15g(小儿酌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6日。结果:33例患者症状消失后48小时,血检疟原虫均阴转,有效率达92%。
2.治疗白喉 方法:取干马鞭草(全草)30g,浓煎成300ml左右。成人每次150ml,每 日服2次;儿童8—14岁,每次lOOml,每日2次,8岁以下每次50ml,每日3~4次,均连服3~5日。治疗白喉50例,全部治愈,服药后平均退热时间15.3小时,假膜消失时间2.2日,咽拭培养转阴时间2.4日,平均住院时间4.6日。
3.治疗传染性肝炎 方法:取马鞭草500g制成煎液800ml,成人40—50ml,小儿20—30ml,均每日服3次,共治疗80例。结果:77例痊愈,2例显效,无效1例。黄疸消失时间平均15日,各种消化系统症状3~12日消失,肝肿大72例于“14一35日回缩,肝功能及转氨酶检查,79例在10一30日内恢复正常。住院日期平均23.6日。
4.治疗流行性感冒 方法:用马鞭草30g,青蒿、羌活各15g,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或研末加面粉做成茶剂冲服。用药后随访51例,46例痊愈,3例有效,2例无效。
5.治疗丝虫病 方法: 以马鞭草为主,配合苏叶、青蒿,治疗血检阳性但无明显体征的丝虫病人81例,经过1个疗程后复查,微丝蚴阴转率达90%,45日后复查阴转率为81.4%。马鞭草30g,苏叶15g,青蒿12g,加水煮沸浓缩至50—8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下。1—10岁和11~15岁儿童,剂量约为成人总量的1/3和2/3,连服10日为1个疗程。服药后无严重副作用,仅有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头昏、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可自行恢复。
6.治疗血吸虫病 有报道用马鞭草研粉或制成丸剂内服,每日3次,每次1丸(每丸含马鞭草3g),8~10日为1个疗程,治疗早、中期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部分病例大便复查阴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