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女贞实、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
性味归经:苦甘、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入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少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肾三经。”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阴药
功效主治: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本草经疏》:“当杂保脾胃药及椒红温暖之类同施,不则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药用依据:
1.《本草经疏》:女贞子,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其主补中者,以其味甘,甘为主化,故能补中也。此药有变白明目之功,累试辄验,而《经》文不载,为阙略也。
2.《本草述》:女贞实,固入血海益血,而和气以上荣……由肾至肺,并以淫精于上下,不独髭须为然也,即广嗣方中,多用之矣。女贞同固本健阳丸服之,尚有腹疼,则信兹味性果寒也,时珍云温,亦不察之甚矣。
3.《本草新编》:女贞实,近人多用之,然其力甚微,可入丸以补虚,不便入汤以滋益。与熟地、枸杞、南烛、麦冬、首乌、旱莲草、乌芝麻、山药、桑椹、茄花、杜仲、白术同用,真变白之神丹也,然亦为丸则验,不可责其近功。女贞子缓则有功,而速则寡效,故用之速,实不能取胜于一时,而用之缓,实能延生于永久,亦在人之用之得宜耳。
4.《癸辛杂识》:女贞之为白蜡,胜国(指元代)以前,略无纪载。
5.《本经逢原》:女贞,性禀纯阴,味偏寒滑,脾胃虚人服之,往往减食作泻。
6.《本经》:以枸骨主治,误列此味之下,后世谬认女贞有补中安五脏之功,多致误用,滋患特甚,因表而出之。
7.《重庆草药》:散气血,止气痛。治齁病,咳嗽,白带。
8.《本经》: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
9.《本草蒙筌》:黑发黑须,强筋强力,多服补血去风。
10.《纲目》:强阴,健腰膝,明目。
11.《本草经疏》:凉血、益血。
12.《本草正》:养阴气,平阴火,解烦热骨蒸,止虚汗,消渴,及淋浊,崩漏,便血,尿血,阴疮,痔漏疼痛。亦清肝火,可以明目止泪。
13.《纲目》:除风散血,消肿定痛。治头目昏痛,诸恶疮肿,疡疮溃烂,久者以水煮,乘热贴之,频频换易,米醋煮亦可。口舌生疮,舌肿胀出,捣汁含浸吐涎。
14.《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敷止因伤出血,消炎消肿,治汤火伤。内服可止咳嗽,止吐血。
15.《本草再新》:养阴益肾,补气舒肝。治腰腿疼,通经和血。
生津之最———石斛
别名:林兰、禁生、杜兰、金钗花、千年润、黄草、吊兰花
药用部位:茎
药材性状:鲜石斛: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0.4~1.2cm。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环草石斛:呈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盘绕成团,长15~35cm,直径0.1~0.3cm,节间长1~2cm。表面金黄色,有光泽,具细纵纹。质柔韧而实,断面较乎坦。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微寒;甘;归胃、肾经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加倍),宜久煎;或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指胃酸分泌过少者),均禁服。
温痰之最———半夏
别名:地文、水玉,守田、示姑,羊眼半夏,和姑,蝎子草,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地鹧鸪、地茨菇,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捉嘴豆子,地巴豆,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珠半夏,裂刀菜,麻草子。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临床功效:
1.用于痰多咳嗽。用半夏的地下部分制成半夏露糖浆,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治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痰湿内阻、胸脘痞闷者,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疬、疮疡肿痛、梅核气等。治瘿瘤瘰疬痰核,与海藻、昆布、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