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热水浴(包括冷热交替浴)
热水浴是湿热水浴的统称。根据浴水温度的高低,可再细分为温水浴和热水浴。水温在36℃~38℃之间者称温水浴;38℃以上者叫热水浴。热水浴与冷水浴交替施行则称为冷热水交替浴。
一、作用机理
(一)清洁皮肤
温热水浴可消除皮肤上的油垢,保持汗腺、毛孔通畅,提高皮肤的代谢功能和抗病能力。实验证明,一次热水浴能消除皮肤上数千万亿个微生物,故有人称之为“消毒的温床”。
(二)活血通络
由于水温和冲洗时的水压和机械按摩作用,可调节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扩张体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除;降低肌肉强力,减轻痉挛,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
(三)振奋精神,松弛紧张
水温不同,沐浴的作用也略有差异。热水对人体起刺激作用,入浴后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交感神经兴奋,使人产生要活动的欲望;温水对皮肤刺激较小,新陈代谢等生理作用也进行缓慢,心脏贝荷较轻,副交感神经兴奋,起到镇静,催眠作用。
二、浴身方法
温热水浴方法很多。可在盆中洗,池内浸泡,更多的则采取淋浴方式,可施行全身沐浴,也可用局部浴,如面浴、足浴,以及湿热敷裹等。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习惯、身体状况及现实条件灵活选择。
冷热水交替浴系热水浴与冷水浴的交替合并使用,一般程序为先热后冷。先按上述热水浴方法沐浴,使毛孔扩张,皮脂污垢清除;再以冲淋法施冷水浴。冲淋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冲淋上肢→下肢→腰部→胸膛→背部→头顶。同时配合擦浴,转动肢体,以通体清爽、舒适为度。最后,用干浴巾接干全身,穿好衣服。
三、应用原则及宜忌
(一)水温适宜
沐浴的水温可根据习惯和身体情况而定。古人也主张浴水温度适体,不可太热,因水温太热则腠理开泄,蒸迫汗液,伤人津气;如长时间在热水中浸泡,会使全身体表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引起大脑贫血甚至晕厥。
(二)浴次恰当
浴身的次数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适当增加次数;瘦人可少一点;夏天每天至少洗一次;春秋季每周一次即可;冬季十天一次;强体力劳动后出汗较多,要随时洗澡;从事某种可能污染皮肤的作业时,下班后均应洗澡;老年人洗澡不要过频。
(三)热水浴的宜忌
热水浴是一种良好的保健方法,但要科学的运用,才能达到保健的目的。
1.浴处宜暖而忌风 浴室温度应保持在20℃~25℃;注意通风,但须避免直吹冷风,《彭祖摄生养性论》讲:“勿沐浴而迎冷风。”
2.饥、饱不浴 吃饭前后30分钟内不宜沐浴。因洗澡时,内脏的血液集中到体表,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减少,同时胃酸分泌降低,使消化能力减弱,饥饿时洗澡会引起低血糖,尤应注意。
3.少用肥皂 人的皮肤为皮脂腺分泌的脂肪所滋润、保护,如洗掉这层薄薄的油脂,皮肤即干燥易裂和脱屑。尤其老年人皮脂腺萎缩,用碱性大的肥皂,会使皮肤更干燥,降低皮肤的保护作用,使细菌得以孳生。
4.预防“晕澡” 热水浴时,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心悸、口渴、出汗、四肢无力,甚至晕倒在地,称为“晕澡”,多见于老年、体弱者。预防方法是精神放松,不要有紧迫感;入浴缓慢,不要一下子把身体全都泡人水中;浴时如感头晕不适,应停止洗浴,躺在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体弱者浴前可喝杯糖盐水,防止出汗过多;年老及有心、肺、脑疾患者不宜单独洗浴,应有人陪同,入浴时间也不宜过久。
5.患传染病、皮肤损伤,经期妇女,不宜盆浴,以免感染或交叉传染,以淋浴或擦浴为宜。